小小编辑 发表于 2018-11-18 16:20:12

奇谈!中国苹果产业三大怪!

      前段时间,关于“烟台苹果好看不好吃”的言论引起了烟台地区不少果友的口诛笔伐,甚至一篇“斗胆,我为烟台苹果说句话!”成了一段为荣誉而呐喊的行业佳话,对于小编而言,作为一个为中国果业发声的自媒体服务平台,有些关于苹果行业的诸多问题实在是不吐不快,跳出狭隘的“哪里苹果好哪里苹果不好”的命题,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宣扬过去的种种,而是应该反思未来我们的成长和希望。
      中国苹果产业第一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任何产品的声誉都是在宣传中打造口碑,而产品的宣传至关重要。
      据调查世界维度线38°是一条非常神奇的维度,因为在这条纬度线上诞生了世界上上等的果品,苹果就是这条维度线上的宠儿。从日本的富士山,到中国的苹果种植宝地,胶东烟台——北纬36°16′~38°23′、甘肃静宁——北纬35°01'~35°45'、陕西洛川——北纬35°55'~36°04'、新疆阿克苏——北纬39°30′~41°27′,这仅仅是举了几个例子,也不能全部代表好苹果的出处,希望果友不要误以为以偏概全乱喷小编。
      正是因为中国苹果种植的区域跨度非常大,这样非常容易形成区域上对“中国好苹果”称号的摩擦。近年来,西北地区苹果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苹果产业发展迅猛,很快,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再加上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西北苹果开始发力于产业,这是一件好事情。
      以前“烟台苹果”占据着好苹果的口碑,如今,苹果产业的异军突起激活了这个产业区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但是竞争本来就不是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只手遮天,应该是承认对手优点知道自己优点并绽放自身优势的百花齐放。
      大家都是在这条北纬38°这条“苹果维度线”上的苹果,也要说哪里的苹果好吃,恐怕就是大专家出来也不敢轻捋胡须吧。事实上各具特色,各有优缺。
品牌的宣传无可厚非,特别是地域性的苹果品质的鉴定会,只要观众喜欢,调高调低自己去调节,犯不上以贬他人来“成就自己”。小编觉得,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无伤大雅,但是你可以说自己好上天,何必把别人按在地下。
      再者,从声誉的竞争,引出了中国苹果产业第二怪!
    中国苹果产业第二怪:品牌营销是趋势也是枷锁!
      做营销要做品牌,做品牌就要讲故事。
      浮躁的社会,让越来越多深处城市的上班族爱上了来自那远在农村的故事,乡村爱情真假尚未可知,不过乡村农产品开始越来越受欢迎,纵观苹果产业,附属产业链最终能形成“品牌”的能有几个,有人告诉我“烟台苹果”就是品牌,错了,这只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这个品牌属于烟台市,而不属于烟台市的果农。
近年来苹果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西北地区!随着苹果种植面积的加快,在国家的帮助下,品牌塑造成为各个地区的首要任务。在今年的洛川展会上,小编看到了一个县级市的重点扶持品牌就有5个之多。还有一个致命的驱动就是电商,电商让很多地区的苹果穿上了华丽的外衣,品牌,还是品牌,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品牌打造起来,他们需要用户的口碑,相隔万里的一份苹果,如何让消费者再买第二份?品牌营销。
      那为什么又是枷锁?
      因为有人在浑水摸鱼。品牌营销是一种手段,但是手段是依靠合理的步骤来引导消费者来购买,而不是在欺骗消费者。终于在今年,人民日报也痛批了网上利用“滞销大爷”虚假销售的事件。
      把当地的苹果做成品牌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好趋势,正是因为如今苹果种植面积增大,而苹果产业开始引入年轻的团队,品牌塑造是好事,但是前提是不要为了一味迎合“卖点”而忽略了苹果的种植,例如:(爸爸的果园)如今做的就非常好,对于消费群体的把握、对于苹果种植的严苛、对于苹果销售的品牌塑造,这是潜心励志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而不是随口一说好,就变好了。
      还有就是,对于苹果品牌的塑造西北地区做的要比烟台地区要好,随着烟台地区苹果种植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苹果种植后辈难继,相对西北地区,西北的有些部门要想做出成绩,苹果产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苹果产业第三怪:苹果好看要比好吃重要?
如今,随着品牌苹果的包装上市,健康苹果的口号日渐传入市场,品牌引导市场消费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一旦和健康沾边,产品价值直线上涨。
但是对于果农而言,苹果的品相关乎着价格,收入,一年的劳动收获。业内人士都清楚,苹果摘袋后,在树上放的时间长一些,苹果的糖分高,口感上要好一些,但要是放在树上时间太长,苹果的品相就会受到影响,不易储存,在产品和市场的供需打不成恰恰正好的时候,这就是一个矛盾。
      好看和好吃都很重要,好看意味着果农能卖上价钱,好吃意味着消费者乐意购买,虽然是两个方向,其实双方的目的最后汇在一处,果农获得丰收,消费者物超所值。这两者都很重,但是在目前的种植条件达不到两者兼顾的时候,就会有苹果品牌打造其中一个方向,制造爆品。
    比如说:
      A:我家的苹果保证好吃,但是价格比其他家的要高,采摘时间较晚。这一类不适合客商来收,大多数都是卖给了淘宝店,或者是自己在网上、朋友圈里买卖,这类情况较少,难以形成规模。
      好处:不受市场影响,每年的苹果都卖同样的价钱甚至更高,仍然有市场。
      不足:推广耗费时间长,品牌打造任重道远,苹果种植之路需要摸索。
      B:我家苹果长得好,基本是都是卖给客商,剩下的一些自己在市场里买掉。大多数的苹果客商喜欢收购这类果农的苹果,先入为主,但是这类的苹果口感上占了下风,在超市里虽然很光鲜,但未必好吃。
      好处:辛苦一年,直接看到钱,果园一旦开卖,很快结束,没有销售压力。
      不足:受市场价格限制,一年一个价,好果未必高价。看天吃饭。
      对于消费者而言苹果的价值是分层的,但是目的性是为了健康。
      甚至这几年出现了有机苹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目前的技术条件,苹果树不打药、不施肥很难长出好果子,果树种植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是制约整个行业产业的开关,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始终要迈上更高技术层次的台阶,因此当下对于果农朋友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技术!技术!技术!
      写在最后:
      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仍然处在最开始的地方,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冲击,即便是农业口的行业也在发生转变!
      销售路径、品牌手段虽然千变万化,而苹果本身的品质却不能一日千里。
      因此,苹果的种植技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摸索,先不要说规模化种植能不能改写行业,单说苹果产品的创新能力是否能够跟上消费者对健康果蔬的消费理念,都是一个大问题。苹果行业的发展目前所呈现出来不是好的未来现象,还要有进一步的优化与提升。
      比如说,何时能够解决不套袋的问题?(下一期小编会和大家探讨不套袋技术的应用)
      诸如此类的问题仍然存在,希望果友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有朝一日,我们不是去日本考察苹果种植,而是将自己苹果推向世界。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8-11-18 20:18:04

谁不说俺家乡好,可以理解。只要实话实说无可非议。就我们本地而言矮化富士基本没有前途,果皮相对乔化的果皮厚,没有人种植矮化苹果。关于苹果栽培技术现在技术透明,全国各地差不多。只能在苹果销售上下功夫,例如今年我们本地苹果受灾产量相对少,价格6-8元一斤,采摘10元一斤。往年基本12月中旬卖完,今年10月底全部卖完。现在想买苹果一个都没有只能等明年。我们本地的苹果栽培技术肯定不如所谓的种植主城区。但销售我可以肯定的说比大多数地区销售的快。街上汽车来卖的苹果基本80果以上,10元4斤。不能说卖不出去,早上整车来,晚上基本整车回,苹果好不好,不做评论。最近朋友儿子单位发的福利苹果90果基本上,其孙女一个都吃,他吃了一个没有任何味道产地是全国文明的苹果产区。
另外,谢绝对号入座,不扛刀,不背锅,不讨论。

技术控 发表于 2018-11-26 09:34:43

说的好!中国苹果产业目前确实存在王婆卖瓜的现象,原因可能还是栽植苹果就像养孩子一样投入,无论物资还是用工。正如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呀https://app.guoyetong.com/public/emotion/face_026.png

金湖 发表于 2018-11-19 10:03:51

苹果毕竟最终用来吃的,好看不是目地,只是一种手段,是用来吆喝更多的人来吃。好吃不好看的苹果只是消费者第一眼不愿接受,一旦吃了就会认可的。但是好看不好吃的,消费者买了但回头率却低,有的甚至咬一口就丟垃圾桶了。只求好看的农产品就是进入了死胡同。好吃才可以继续发展。农业必须走出只求好看不求好吃的怪圈!

龙口一红果先锋 发表于 2018-11-21 21:25:28

果农产出75一80的苹果不挣钱,85一90的消费者又怀疑如何如何。果农难啊!

趵突泉 发表于 2018-11-19 20:13:06

师法自然 发表于 2018-11-19 08:08
货怕比!

个人觉得某苹果主产区,苹果好看不好吃这个现象,是因为10多年前央视曝光过某蔬菜基地的蔬菜使用剧毒农药,检查不合格,几年前苹果也检测不合格有关。现在超市的苹果买的人很少,因为贵。另外,现在消费者觉得90果或者超大果是化肥果,所以90果和超大果基本不好卖。75-85果特别好卖。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师法自然 发表于 2018-11-19 08:01:33

小编分析的是确定的事实。如想达到文末的辉煌,果农的素质需大幅提高,否则美好的愿望难以实现哦。

师法自然 发表于 2018-11-19 22:28:49

趵突泉 发表于 2018-11-19 20:13
个人觉得某苹果主产区,苹果好看不好吃这个现象,是因为10多年前央视曝光过某蔬菜基地的蔬菜使用剧毒农药,检查不合格,几年前苹果也检测不合格有关。现在超市的苹果买的人很少,因为贵。另外,现在消费者觉得90果或者超大果是化肥果,所以90果和超大果基本不好卖。75-85果特别好卖。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世间万物,客观多变。我所不喜,从不喷之。

邵堡 发表于 2018-11-20 15:20:27

走出怪圈,技术创新,减少投入,种植优果。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9-1-13 14:40:24

首先,为何西北苹果能够后来居上,正如小编所说政府大力扶持,精准扶贫的项目,同时西北果农受益,政府也有政绩,是双赢。再说某苹果主产区,果农基本上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目前大多数苹果品种老化,果农年龄结构不合理,趋于老化,思想意识滞后。政府扶持不够,由于该地区树龄老化,所以只施农家肥不能满足老果树生长需要,只能多施复合肥化肥造成苹果口感相对差。同时该地区果树更新面积相对小。
再说苹果质量,就超市苹果的质量相对大而红品相好,价格高,但是销量极少,比如8元一斤苹果,一天销售不足200斤,几天后降价4元一斤,另外苹果的损耗超市是不承担的,比如进1000斤苹果,只销售600斤,超市只结账600斤苹果的钱,损耗的400供应商自己承担损失。另外在超市买苹果的消费者基本普通大众,8元一斤苹果也不舍得。中产以上消费者基本都是自己到果园采摘,价格也是8-10元一斤,而且苹果新鲜。最近几年,送礼的苹果也基本采摘了,另外一些人在送礼和自己吃的时候也明确要求要不套袋苹果,不套袋苹果价格更高能达到10元左右因为口感好,但质量相对差些,正像小编所说,苹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以前苹果是不套袋的,所以苹果套不套袋是根据你的销售模式决定的,给收购商你只能套袋,压低你的苹果价格,来抵消在超市的消耗损失。
看过一个资料,现在日本苹果基本不套袋了,也说了密植矮化苹果确实口感不如乔化苹果,在日本,青森县基本都是乔化苹果,而在青津(好像是青津)地区基本都是密植矮化苹果,而且是90年代后期开始矮化密植的,现在也在逐渐淘汰回归乔化苹果。中国现在主推的矮化密植种植方式不知是不是学习青津的种植方式,但是现在人家又回归苹果不套袋了,又种植乔化苹果了。个人认为日本苹果才是回归了苹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
归根结底,什么方式方法种植销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赚钱养家糊口,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我们果农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方式方法,那是所谓专家考虑的范畴。最后祝2019年全天下果农发大财!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9-1-13 14:51:00

龙口一红果先锋 发表于 2018-11-21 21:25
果农产出75一80的苹果不挣钱,85一90的消费者又怀疑如何如何。果农难啊!

你说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在我们这里,85-90以上苹果消费者直接告诉你是化肥果,我们果农确实无法反驳,因为一些老的消费者都知道80年代都用农家肥苹果很少达到85果以上,现在大批85以上大苹果,就认为是化肥果,而且代代相传,造成子女们也不买85果,反而75-80果在我们这里销售很快,价格也不低。

师法自然 发表于 2018-11-19 08:08:53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8-11-18 20:18
谁不说俺家乡好,可以理解。只要实话实说无可非议。就我们本地而言矮化富士基本没有前途,果皮相对乔化的果皮厚,没有人种植矮化苹果。关于苹果栽培技术现在技术透明,全国各地差不多。只能在苹果销售上下功夫,例如今年我们本地苹果受灾产量相对少,价格6-8元一斤,采摘10元一斤。往年基本12月中旬卖完,今年10月底全部卖完。现在想买苹果一个都没有只能等明年。我们本地的苹果栽培技术肯定不如所谓的种植主城区。但销售我可以肯定的说比大多数地区销售的快。街上汽车来卖的苹果基本80果以上,10元4斤。不能说卖不出去,早上整车来,晚上基本整车回,苹果好不好,不做评论。最近朋友儿子单位发的福利苹果90果基本上,其孙女一个都吃,他吃了一个没有任何味道产地是全国文明的苹果产区。
另外,谢绝对号入座,不扛刀,不背锅,不讨论。


货怕比!

刘河 发表于 2018-11-20 20:48:41

小编分享及时

洛川老王 发表于 2018-11-21 05:29:10

谢谢老师提醒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奇谈!中国苹果产业三大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