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大褐斑病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葡萄大褐斑病的危害与防治技术【症状诊断】大褐斑病只为害叶片,初期在叶片表面产生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成3~10毫米的近圆形病斑,一个叶片上常有多个病斑散生。病斑中部黑褐色,边缘褐色,有时表面呈不规则轮纹状;叶背面病斑呈黑褐色。后期,病斑周围叶肉开始变黄,甚至整叶变黄,背面逐渐产生深褐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可相互融合成直径达2厘米以上的不规则形大斑,甚至呈焦枯状,并常导致叶片早落(彩图48~彩图50)。(彩图48 大褐斑病发生前期病斑)
(彩图49 大褐斑病典型病斑)
(彩图50 大褐斑病发生后期,导致叶片变黄)【发生特点】
大褐斑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初夏,越冬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与越冬的分生孢子一起成为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风雨传播,从叶片背面气孔侵染为害,经20天左右的潜育期导致发病。该病在果园内可发生多次再侵染。北方葡萄产区多从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7-9月份为发病盛期,严重时8月份即可造成大量落叶。
大褐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蔓延。多雨潮湿环境或年份病害发生严重,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树势衰弱、结果量过大、遭受冻害等有利于病害发生,果园郁蔽、通风透光不良、环境潮湿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技术】
(1)加强果园管理
落叶后或修剪后彻底清扫落叶,集中烧毁,铲除病菌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菌量。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按比例施用磷、钾、钙肥,科学结果量,培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修剪,及时整枝、摘心、使果园通风透光,降低小气候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科学药剂防治
从病害发生初期或园内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3次左右,即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常用有效药剂同“小褐斑病”。喷药时,前两次药应重点喷射植株中下部叶片,并使叶片正反两面都要着药;若在药液中混加有机硅类农药助剂可显著提高防病效果。
本文摘自《葡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