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想实现盈利的关键是减少劳动力
果园想实现盈利的关键是减少劳动力投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橘子能卖七、八毛一斤,劳动力成本每天不到十元钱。30多年过去了,橘子能卖到二块一斤,涨了一倍多,而劳动力成本却至少涨了十几倍。结果是,30年前种橘子弄个万元户挺容易的,而现在种橘子想种出当年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255万元)可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对绝大多数的橘农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梦想;而对需要雇工劳作的农业企业主来说,这是一种难以述说的苦痛。
对很多果园来说,每年果品卖的钱大多数是要用来支付工人工资的。老板与工人的位置仿佛掉了个,工人按时出勤,旱涝包收;老板投入资金,经受品种、技术、病虫害、灾害和市场的重重考验,发完工人工资后,发现已经所剩无几。“老板为工人打工”,这是目前农业企业最尴尬的处境。
如何减少劳动力投入已经成为果园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1.科学规划
优先选择交通便利的平地建园。不管山地有着光照、排水及土地成本低等优
点,但在劳动力成本面前都不值一提。试想一下,在山地果园中,你每年要把几千斤果品从山上扛下来,再把几千斤有机肥扛上去,就能明白“不值一提”的道理。
如果受地理环境制约,不得不在山地建园,那就优先选择缓坡。如果是陡坡梯田的,务必隔3~5条梯面留出一条可供机械和运输工具进出的操作道。
平地果园宽行密株,尽量让机械和运输工具能走到每一株树体旁边。什么三角形、梅花状这些“老土”的定植方式你想都别想,土地利用率不是现在应该优先考虑的因素。
记住一句话:土地成本是可控的,而劳动力成本是不可控的。
2.大苗定植
选用带分枝的两年生大苗建园,可以大幅度压缩果园幼树期,快速收回成本。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带分枝大苗建园,定植第二年就有1000~2000公斤的产量。
我国的苗木质量较差,但苗圃中生长的果苗总有一部分“霸道”的壮苗,在高度密植的苗圃中,能长成壮苗的肯定有它的“强壮”基因,与普通苗相比,定植后起码能提前1~2年长大成树,结果投产。
所以,在采购苗木时务必选择最大规格的壮苗。以每亩种植100株计算,即便大苗的价格比普通苗贵上10元,一亩地增加的成本也就1000元,远低于大田的日常管理成本,还有1~2年的土地成本。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去采购那些“柔弱”的小苗。
采用容器培育大苗在园林绿化苗木上应用较多,其实在果树上同样适用。先把一年生苗定植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袋中,集中培育1~2年后再移入大田建园。一方面配制的营养土和集中管理环境有利于幼树的发育,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大田管理成本,大田空置时期既可以用来种植单年生作物,也可以种植绿肥养地。
3.机械作业
网络上有个说法:236个中国农民不抵1个美国农民。这可不是“长人家威风”,而是根据2011年中美农业人口和生产能力的数据得出的结论。美国以284万的农业人口,成为世界粮食生产出口的第一大国,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一半。
波兰作为世界第三、欧洲第一的苹果生产大国,2016年其国内的苹果购买价格只有每千克0.95兹罗提(约合人民币1.62元),去年允许波兰苹果进口后,因其生产成本之低在国内引起不小的震动。
他们靠什么?靠的是高度机械化。236个中国农民不是抵不过1个美国农民,而是抵不过他的机械。在生产效率方面,人永远抵不过机械。
按照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设施与装备研究所推荐的果园全程机械化装备,100亩的果园配备动力机械、开沟施肥、灌溉、植保喷药、割草、枝条修剪及粉碎等7大作业环节的机械装备约需11.8万元,每年可减少劳动力投入7万元以上,2年即可回本收益。
说得更简单点,你买修枝剪的时候是买十几元一把的国产货,还是买上百元的进口货,不要说我崇洋媚外,你用过你就知道,什么能提高效率。
4.水肥一体化
一个水泵,一些管道,连肥带水输送到每一株果树的根系生长区域。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近乎革命性的变革,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省力化,我们只要管住电源和开关就可以了。现在加上智慧农业的运用,连电源和开关都不用管了,全自动运作。
过去我们施肥,讲究施肥三、六、九,就是说果树施肥要分三月、六月、九月等几个关键事件施肥。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果树生长季几乎每周都要供应1~2次肥水,全年供应肥水15~20次,而每次的供应量却极少,薄肥勤施,全年总的肥水供应量加起来反而比我们少,但它所支撑的果园平均产量却是我们的3~5倍。
显而易见,我们浪费得多,不光是肥料的浪费,而且是劳动力的浪费。
5.省力化树形
我们传统的果树栽培都采用“大冠稀植”的种植模式,一亩地从十几棵到八十几棵,树体高大,树形复杂。像传统的疏散分层形,主枝、副主枝、侧枝、结果枝组…若是没有十几年的磨练根本剪不好这种树形,修剪时先要围着果树转、爬到树下、钻入树里、上到树顶,十分费工费力。
而包括高纺锤形、细长圆柱形、V字形在内的省力化树形都把传统的“四级”树体结构简化成“二级”结构,即在主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结构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成形快,管理方便,省工省力。
该项技术又与宽行密株的种植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前期产量高,果品质量好,投入产出比好,是我国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6.无袋栽培
果实套袋无疑对预防病虫害和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此产生的劳动力成本也是巨大的。据介绍,2016年山东烟台苹果的平均收购价为每斤1.5元,而每套一个果袋就需要0.15元,包括果袋0.05元、套袋人工0.07元、摘袋人工0.03元,折合每斤成本0.3~0.4元,光一项套袋的成本就占到产值的20%~30%,还谈什么利润。
即便在机械化水平很高的欧美国家,也没有会套袋的机械,所以在欧美根本没有套袋技术。而在套袋技术的原发地——日本,随着务农人口的不断减少,这项技术也基本被抛弃。现在,全世界也只有中国还在大规模地做这种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的“蠢事”。
中国苹果产业网 http://pg.99114.com/
https://appimg.guoyetong.com/pic/20181129/1543496174560331_691.jp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cGljLzIwMTcxMjA4L29zc18xNTEyNzAzODUyMTUwXzUzMl83NjJfNTQ1LnBuZw==,t_50,g_se,x_20,y_20
https://appimg.guoyetong.com/pic/20181129/1543496174598458_383.jp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cGljLzIwMTcxMjA4L29zc18xNTEyNzAzODUyMTUwXzUzMl83NjJfNTQ1LnBuZw==,t_50,g_se,x_20,y_20
现在都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机械化用不上,人工投入自然就高 务农人口未来二十年内会大量产少,机械化发展将势不可挡,适用粗放管理和优质的果树品种会出现。 现在主要是套袋摘袋成本高,机器化不了,没办法 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工费,能机械化,就不用人工 偶尔看到的一篇文章,感觉有道理,欢迎各位老师相互交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你这有些无用功了 我国的果业机械化成都太底了 好多问题解决不聊 其实套袋果和不套袋果的效益差距相当大!不套袋也挣不了多钱啊。果农可关心的是收益!当前光果一亩能卖几个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