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编辑 发表于 2015-5-30 16:47:43

桃实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桃实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桃实腐病的病原菌为扁桃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Canonaco)。实腐病又称桃腐败病,是桃树果实上的常见病害之一,还可为害李、杏、梅和樱桃。



   【症状特征】
    主要为害果实,多发生在桃果的顶尖或缝合线处。病斑初为淡褐色圆形小斑点,后迅速扩展,边缘变为褐色,果肉腐烂,直达果心。后期病果常失水干缩形成僵果,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受潮时产生白色的孢子角。



    【发病规律】
    病菌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扁桃拟茎点菌,以分生孢子器在僵果或落果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果实。果实近成熟时,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注意桃园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控制树体负载量。清除园内病僵果及落地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2)发病初期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每15天用药1次,共用2~3次。

    本文摘自《图说桃树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桃实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