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编辑 发表于 2015-5-24 10:35:30

套袋果黑点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套袋果黑点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症状诊断】
    套袋果黑点病主要发生在套袋梨果实上,偶尔也可在不套袋果上发生。黑点多产生在萼洼处,有时也可在胴部及肩部出现。黑点自针尖大小至小米粒大小不等,常几个至十数个,连片后呈黑褐色大斑。黑点只局限在果实表层,不深入果肉内部,也不造成果实腐烂,只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彩图79~彩图81)。

彩图79 套袋果黑点病轻型病果
彩图80 套袋果黑点病重型病果
彩图81套袋果黑点病有时也可在光梨上发生
    【发生特点】
    套袋果黑点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可由多种弱寄生真菌引起,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根据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套袋前果实上即有病菌存在,套袋后在特殊环境下(高温、高湿、果皮幼嫩)病菌有可能侵染果实,进而导致果实受害、形成病斑。因为此类病菌均为弱寄生真菌,致病力很弱,所以只能形成坏死斑点,而不能导致果实腐烂。药害、虫害及缺钙均有可能刺激或加重套袋果黑点病的发生,果袋质量较次也有可能诱发该病。


    (1)套袋前喷药
   在果实套袋前5~7天内,喷用1次安全性能好的广谱杀菌剂,杀灭果实表面存活的附带病菌,使果实带药套袋,防治病菌侵害果实(彩图82)。效果较好的药剂或组方有: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十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0克/升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十80%太盛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90% 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600~800倍液十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等。套袋前用药,必须选用优质安全性药剂,不要选用质量不好的代森锰锌。

    (2)其他措施   
    配合使用有机肥,根部增施速效钙肥,套袋前喷施优质钙肥。加强为害果实的其他病虫害防治,如康氏粉蚧、黄粉蚜等。选用耐水性好、透气性好的优质果袋。


彩图82防治效果好的果实萼洼初光亮洁净
    本文摘自《梨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鉴》(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套袋果黑点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