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树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樱桃树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病毒是比真菌和细菌小得很多的另一类微生物,本类微生物只有在电子显徵镜下才能看到,对生产所造成的危害不亚于真菌和细菌。另外,还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类菌原体、类立克次体、类病毒等,它们侵染核果类果树与病毒有许多共同特点,通常与病毒一并论述。到1996 年已有记载的甜樱桃病毒病多达40种,主要的种类有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李矮缩病毒(PD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樱桃锉叶病毒(CRLV)等。【症状特征】
病毒对核果类果树的为害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梢生长、发芽、开花及果实成熟期延迟,许多芽坏死脱落,分枝枯死;枝条节间短而粗,双生芽数增多,叶片及新梢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呈莲座状着生,表现出黄化性状;叶片短而宽,皱缩不平,叶缘波浪状;叶色异常,表现为失绿、花叶、线纹花瓣变色,皱缩变小,出现不规则的条纹、白斑或白线;果形不规则,具有凹陷或突起,缝隙合线处开裂,果核变形、肿胀。病果着色早,果核周围的果肉失色、味苦、难吃,果皮组织木栓化。
还有的病毒病表现为黄叶卷曲型,即染病树叶片变黄,向上卷曲,叶缘焦枯,叶片出现枯死斑,常破碎,叶柄短,叶脉明显,落叶早。树体感病后从一个枝开始发病,自下而上发展。病树不结果或果实生长慢、质量差、易脱落。幼树患病,一年内死亡。
(2)病毒可影响树体生长、苗木嫁接成活率,甚至造成树体死亡。李属坏死环斑病毒与李属矮缩病毒,褪绿叶斑病毒与桃茎痘病毒复合侵染能引起樱桃树嫁接不亲合,嫁接处坏死等。
(3)病毒可影响果树的产量。一般来讲,在同样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带病毒的要比健康树减产百分之几至几十。
(4)病毒可影响果品质量。染病果实的含糖量降低、果实内含酸和单宁量也相应改变。另外还有不少病毒使果个变小、果实畸形、易腐烂、从而降低了果实品质。
(5)病毒可使果树抗逆性降低。感染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樱桃树,发生日灼病、流胶病、干枯病比健康树严重;蜜环菌根腐病发生率升高。感染X病毒的樱桃树抗寒性降低。
【发病规律】
果树病毒病发病规律不同于真菌、细菌引致的病害,其发病特点如下。
(1)具有系统侵染性。果树被病毒侵染后全身带有病毒,称为系统侵染或全身感染。系统侵染是病毒病特有的现象,只要病毒侵染树体的某一部位,迟早会扩展到树体全身,致使果树各部位带毒。若从带毒树上剪取接穗繁殖苗木,苗木均带病毒。
(2)可嫁接传染。几乎所有果树病毒都能通过嫁接传染,而且是主要传播途径。
(3)具有潜伏侵染性。果树感染病毒后,病毒在树体内增殖并扩散到全身,树体却不表现明显的外部病状。这种病原物已侵人寄主,并与寄主建立起寄生关系而不表现症状的现象,称为潜伏侵染,称这类病毒为潜隐性病毒。由于果树病毒的潜隐性,使人们难以察觉和及时防治,这也是果树病毒日益迅速蔓延,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原因。
(4)可混合侵染。混合侵染又称复合侵染,即由多种病毒同时侵染同一寄主植物。这种现象并非果树病毒病特有,其他植物病毒病也有这种情况。但是,果树与其他植物相比,病毒复合侵染的情况更多。这是因为果树属多年生植物,以营养体繁殖,受病毒侵染的机会较多;尤其是高接换头、繁殖接穗的过程中,只要砧木和接穗一方带毒,繁殖的材料就会带毒,这样就使得病毒在繁殖材料中不断累加。
【防治技术】
(1)果树一旦感染病毒则不能治愈,因此只能用防病的方法。首先先隔离毒源和中间寄主。发现病株要铲除,以免流行。对于野生寄主也应一并铲除。观赏的樱花是小果病毒的中间寄主,在甜樱桃栽培区尽量不要种植这种樱花。
(2)要防治和控制传毒媒介。应从无病毒症状表现、生长健壮的树上采取接穗或种子繁育苗木。不要用染毒树上的花粉来进行授粉。及时防治樱桃树上的害虫(叶蝉、蚜虫)、害螨和根部线虫病,避免通过这些生物传播病毒。
(3)栽植无病毒苗木。要建立隔离区来发展无病毒苗木,建成原原种、原种和良种圃繁殖体系,发展优质的无病毒苗木。通过组织培养、利用无性扦插繁殖手段,繁殖脱毒樱桃良种砧木和接穗。
本文摘自《图说樱桃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学到了 明白了 谢谢 果树一旦感染病毒则不能治愈,因此只能用防病的方法。 请问,用什么药可以治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