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123 发表于 2017-7-24 14:45:28

骤雨骤晴,谨防柑橘裂果

    柑橘裂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7、8月开始零星出现,9月份往往是裂果发生的高峰期。今年灾害性天气频发,骤雨骤晴,如果管理不善,裂果现象必将更加严重。    柑橘裂果原因:
    1.生理性裂果

    生理性裂果是柑橘发育期内因水分变化波动较大而引起的一种生理障碍。裂口极易受腐生菌的侵染而引起柑橘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柑橘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柑橘在生长前期土壤太干旱,进入转色期至成熟期,若遇连续降雨或遇暴雨,或不适时地过量灌水,使土壤水分急剧增加,根系快速吸收水分而使柑橘急剧增大,柑橘膨压增加,导致表皮胀裂而出现裂果。
    高温高湿是裂果的外因,柑橘渗透压分布不均、渗透压高的地方易吸收水分而胀裂是内因。果实近成熟期时发生裂果率较高。
    ①生理性裂果的发生与柑橘品种有很大关系裂果敏感性与果实大小和形状无关,但与果皮细胞分裂期长短和果皮结构有关。果皮细胞分裂期短的品种因果皮薄、结构较松易裂果;细胞间隙大的品种也易裂果。
    ②生理裂果发生的程度与果园的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灌溉条件差,地势低洼及土质粘重的果园,裂果发生比较严重。除了其内部因素外,外部条件主要取决于全年土壤含水量和果园湿度的变化幅度。
    ③生理裂果还与授粉不充分或者授粉后发育不良有关实践证明,凡是经过人工授粉的裂果发生率较少。
    ④树势、枝龄、果实梗洼部的发育程度也与裂果有一定关系结果初期,新梢生长旺盛,树势强壮,枝条易直立生长,导致裂果率偏高,而拉平的辅养枝裂果发生率一般较低。
    2.缺素性裂果
    土壤缺少某种营养元素,就会造成树体生长不良,果实发育差,导致果实在成熟前后开裂。磷、锌、硼、锰缺乏时分别会表现出缺鳞开裂症,缺锌破裂症,缺硼裂果症和缺锰裂皮症。

缺硼裂果(横裂)    缺硼会在果实上产生黑点,在果皮处产生开裂,缺硼造成果实横裂和斜裂。
缺钙裂果(纵裂)    钙是果胶钙的一个组成成分,能够提高细胞的韧性,和细胞间的接合性,缺钙会造成柑橘纵裂。
    3.病虫害引起裂果
    如柑橘蝽蟓、红蜘蛛、锈蜘蛛、日灼病和溃疡病等为害,使果皮失水和受伤,降低了韧性,加重了裂果。

柑橘日灼病    严重日灼病斑变黑下陷,甚至龟裂,海绵层细胞死亡,汁胞粒化枯水,失去食用价值。
溃疡病引起的裂果    木质化程度比叶片病斑更甚,更为坚实,病斑中央火山口状的开裂也更为显著,严重时果实裂开。
    柑橘裂果防治措施
    科学施肥
    多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料合理搭配使用,可以减少裂果。具体操作有:
    ①柑橘果实发育前期谢花稳果肥,施水肥及复合肥。
    ②钾肥在果实膨大前期施,6~7月吸收最佳,丰产树每株施用硫酸钾或硝酸钾100~150克。
    ③施钙、硼肥,除注意春芽期撒施石灰和施硼外,6~7月还应多次喷施钙、硼根外肥。
    ④壮果攻梢肥,不可一次性施速效肥过多,避免果肉吸收养分过急,招致裂果,可按“一梢三肥”——放梢前15天,新梢长7~8厘米,嫩梢转绿期,三次施用。
    水分管理
    水田、平底应通过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60%~80%。果园生草法栽培,果园覆盖15~20厘米厚草,可以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减少裂果。到冬季可将覆盖物随着清园深翻埋入土中作肥料。
    加强中耕管理
    干旱初期在树盘内浅耕8~12厘米,行间深耕15~25厘米,降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以防止土壤水分失调,这样可避免果实吸收水分太多使内径膨胀,从而产生裂果。控制夏秋梢的大量抽发,过长的枝梢适当短剪摘心,过多的夏秋梢当萌发至2厘米左右时及时抹去,能有效地控制裂果。
    病虫害防治
    对日灼病、溃疡病、蝽蟓、锈壁虱等进行防治,降低柑橘因病虫害导致裂果现象的发生。保持果实上都有3~4片叶子,避免强光直射引起日灼而裂果。
    喷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久旱不雨或久旱遇雨后,及时喷施赤霉素,保持果皮细胞活跃状态,减少裂果。
    注意事项:使用浓度过高会造成果皮过厚和粗皮;有人在销售后期还在用920防止裂果,会使果实成熟推迟,错过最佳的销售季节。单用920一般建议3%的GA100ml兑350~380斤水,气候干燥的时候可适当降低浓度。




(来源: 农人农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骤雨骤晴,谨防柑橘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