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学名: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又名桃蛀果蛾、桃小实虫、桃蛀虫、桃小食蛾、桃姬食心虫,简称“桃小”,俗称“豆沙馅”、“枣蛆”,全国各产区均有分布,危害枣、桃、石榴、苹果、梨、山楂、李等果实。1.危害特点幼虫从果实胴部蛀入,蛀孔流出泪珠状果胶,不久干涸,蛀孔愈合成小黑点略凹陷。幼虫入果后在果内乱窜,排粪于其中,俗称“豆沙馅”,遇雨极易造成烂果。
桃小食心虫幼虫蛀果孔 2.形态鉴别成虫:体灰褐色或灰白色;雌虫体长7~8毫米,翅展16~18毫米;雄虫体长5~6毫米,翅展13~15毫米;前翅近前缘中部处有1个近三角形的黑色大斑,后翅灰色;触角丝状。卵:深红色,竖椭圆形或桶形,以底部黏附在果实上,端部环生2~3圈“Y”形生长物。幼虫:体长13~16毫米,幼龄体色黄白或白色,成龄桃红色。蛹:体长6.5~8.6毫米,淡黄白色至黄褐色。茧:越冬茧扁圆,长约6毫米;夏茧纺锤形,长约13毫米,均由幼虫吐丝缀合细土粒而成。
桃小食心虫成虫桃小食心虫幼虫 3.发生特点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冬茧越冬。翌年5 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6~7月越冬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无趋光性和趋化性。成虫产卵于果实上,卵期8天左右。初孵幼虫蛀入果内危害,第一代幼虫危害期为6月下旬至8月。幼虫老熟后,咬一圆孔,爬出孔口直接落地,结茧化蛹继续发生第二代或入土结茧越冬。脱果幼虫多集中于树干基部背阴面距树干0.3~1米范围内、深度3厘米左右的土层内结冬茧越冬。
4.防治要点
(1)诱捕器诱杀:应用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橡胶芯载体制成水碗式诱捕器,悬挂在枣园内,诱杀雄蛾。
(2)农业防治:于5月前在树干周围1米范围内培以30 厘米厚的土并踩实,或覆盖农膜,将越冬幼虫和羽化成虫闷死于土内。雨季及时扒去培土,以防烂根。
(3)地面药剂防治:于幼虫出土期,在距树干1米范围内施药治虫。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颗粒剂5~7.5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与50千克细沙土混合均匀撤入树冠下,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对树冠下土壤喷雾。施药后,需将地面用齿耙搂耙几次,深5~10厘米,使药土混合,提高防治效果。
(4)树上药剂防治:在卵临近孵化时,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中西除虫菊酯乳油2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
(来源:《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
认清”桃小食心虫”的危害了以及防范措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