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123 发表于 2017-6-23 14:42:54

枣粘虫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

    枣黏虫属鳞翅目,卷蛾科。学名:Ancylis sativa Liu,又名枣实虫、枣菜蛾、枣镰翅小卷蛾,全国各枣产区均有分布,危害枣、酸枣的芽、叶、枣头和花。
    1.危害特点幼虫吐丝黏缀芽、叶、枣头、花,在其中危害并蛀食果实,造成叶片残损、枣花枯死、枣果脱落,对产量影响很大。
枣粘虫幼虫害叶状枣粘虫幼虫害嫩梢状枣粘虫幼虫蛀果    2.形态鉴别成虫:体长6~7毫米,黄褐色或灰褐色;触角丝状;前翅前缘具10多条黑白相间的钩纹,翅面中央具2条黑褐色纵纹从翅基向外缘伸展,前翅顶角突出且向下弯曲。卵:扁长圆形,长0.6毫米,白色至橘红色。幼虫:体长13~15毫米;头部淡褐色,具黑褐色花纹;前胸盾和臀板褐色;胴部黄绿色或淡绿色。蛹:长7毫米左右,深褐色。茧:白色。
枣粘虫成虫枣粘虫幼虫枣粘虫虫蛹    3.发生特点年发生3~4代,以蛹在枝干、皮缝中越冬,干周土中有少量越冬蛹。3代区翌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羽化,世代重叠。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光滑枝上。4月下旬开始孵化,咬食嫩芽,展叶后吐丝缠叶于内食害,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进入盛期,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始见成虫及第二代卵;二、三代卵主要产在叶面主脉两侧,6月中旬枣树开花时正值二代幼虫始发期,幼虫为害叶、花蕾、花和幼果,第二代成虫7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为第三代幼虫发生期,危害叶和果实,9月上旬陆续老熟,于树皮缝隙中结茧化蛹越冬。非越冬代均于卷叶内结茧化蛹。天敌有赤眼蜂和几种姬蜂。
    4.防治要点
    (1)保护和利用天敌:①在第二代成虫产卵期,于卵初期、初盛期和盛期各放1次松毛虫赤眼蜂,每株枣树释放3000~5000头,枣黏虫卵被寄生率达85.5%;②因地制宜,合理间作,在枣树行间种植小麦、红薯、大豆、土豆、绿豆等,为多种天敌提供隐蔽场所。
    (2)秋末于枝干上束草,诱幼虫化蛹;休眠期刮除老树皮,连同束草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特别是第一代幼虫孵化期,喷洒10%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2500倍液等。第1次施药掌握在枣发芽初期,第2次在芽长3~5厘米时为宜。




(来源:《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

烟台妹妹 发表于 2017-6-23 14:50:41

谢谢一段老师传授“病虫害防治”知识!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枣粘虫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