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虫害——甘薯肖叶甲
甘薯肖叶甲(Colasposoma dauricum Mannerheim),又称甘薯金花虫,属鞘翅目肖叶甲科。为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猕猴桃根部和成虫危害叶片为主,成虫盛发期,大量为害叶片,使叶片形成缺刻,甚至蚕食整片叶片,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甘薯肖叶甲为害状 形态特征 卵:长约1mm,长圆形,初产时浅黄色,后微呈黄绿色。
幼虫:体长9~10mm,黄白色,头部浅黄褐色,体粗短,呈圆筒状,全体密布细毛。
蛹:裸蛹长5~7mm,初化蛹时白色,后变成黄白色,短椭圆形。
成虫:体长5~6mm,宽3~4mm,体短宽,体色变化较大,有青铜色、蓝色、绿色、蓝紫、蓝黑或紫铜色等颜色。肩肿后方有1闪蓝光三角斑。触角基部有6节呈蓝色或黄褐色,端部有5节呈黑色。头部生有粗密的点刻,刻点间具纵皱纹,上唇黑色至暗红色。前胸背板宽为长的2倍,前角尖锐,侧缘圆弧形,盘区隆起,密布粗点刻。中胸小盾片近方形。鞘翅隆凸,肩胛高隆,光亮,翅面刻点混乱,较粗密。
甘薯肖叶甲成虫交尾 发生规律
1年生1代,以幼虫在土下15~25cm处越冬,或在甘薯内越冬,成虫在石缝或枯枝落叶里越冬,来年春暧时开始活动。幼虫喜集中取食叶心,在5月下旬始蛹,6月中旬进人盛期,6月下旬成虫盛发,大量为害,7月上中旬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叶基部,以叶柄最多。成虫羽化后先在土室里生活几天,后出土为害,尤以雨后2~3天出土最多,10时和16~18时为害最烈,中午隐蔽在土缝或枝叶下。成虫飞翔力差,耐饥力强,有假死性,受惊即缩足落地。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中耕深翻土壤,造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的环境并消灭部分蛹。
(2)化学防治: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52﹪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于成虫盛发期喷雾,3~5天后第二次用药,喷药从田边向田内围喷,防止成虫逃窜。
(来源:《猕猴桃病虫害原色图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