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虫害介壳虫——龟蜡蚧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嫩枝和叶柄,成群聚集在嫩枝和叶柄上,形成瘤状的突起,严重危害时包满整个枝条,常导致落叶、落果及枝条枯萎,重者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死亡,能诱导煤烟病发生。
形态特征
卵:椭圆形,长0.2~0.3mm,初为乳黄色,后紫红色。
若虫:初孵时体长0.4mm,椭圆形扁平,淡红褐色,触角和足发达,后期蜡壳加厚雌雄形态分化。
蛹:长椭圆形,长约lmm,紫褐色。
成虫:雌成虫后体背有较厚的白或灰色蜡壳,体宽,椭圆形,长4~5mm,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雄虫体长约1~1.4mm,棕褐色,眼黑色,触角10节,翅1对白色透明,具2条粗脉,足细小,腹末略细,腹末交尾器针状。
龟蜡蚧蜡壳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越冬。
初孵若虫多爬到嫩枝、叶柄、叶面上固着取食,8月初雌雄开始性分化,8月中旬至9月为雄化蛹期,蛹期为8~20天,羽化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雄成虫寿命为1~5天,交配后即死亡,雌虫陆续由叶转到枝上固着为害,至秋后越冬。可行孤雌生殖,子代均为雄性。产卵盛期在四川为5月中旬,卵期为10~24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苗木出圃或引种时若发现带虫株,则应及时处理。结合冬季修剪,将危害严重的枝条剪除并集中烧毁。冬季用铁丝或硬刷将树枝上的越冬龟蜡蚧刷除。
(2)化学防治:在若虫孵化期,用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防治。
(来源:《猕猴桃病虫害原色图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