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123 发表于 2017-4-25 15:15:11

猕猴桃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为害猕猴桃幼苗,造成幼苗基部叶片或整株叶片干枯脱落,最终导致幼苗萎蔫枯死。
    症状
    立枯病为害幼苗跟颈部及其以上的茎干和叶片,初期从根颈部发病,呈水渍状小斑,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大,绕茎四周向下凹陷为黑褐色,后期根颈缢缩腐烂,病苗萎蔫倒伏枯死。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病斑多为不规则形,发病初期叶片白天萎蔫,晚上或清晨恢复正常,后期叶片腐烂或干缩,病部产生的大量白色菌丝,最终形成菌核。
    病原
    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属半知菌类。其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属于担子菌门亡革菌属。菌丝体有隔,初无色,老熟后呈浅褐色至黄褐色,近直角分枝,分枝基部稍微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一个隔。老熟菌丝部分细胞膨大成酒坛状,菌丝交织形成菌核,菌核形状不规则且表面粗糙,初为白色,后变为不同程度的褐色。菌核抗逆性强,耐酸碱,一般能存活数年。通过农事耕作、流水、雨水等传播,病菌可从伤口或皮孔侵入幼苗。高湿环境是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地势高、排水好、土质疏松的地方建苗圃,播种前土壤应充分翻晒和消毒,施用腐熟的有机肥。若出现病苗,则应及时挖除烧毁,并用药剂或草木灰加石灰(草木灰:石灰=8:2)撒苗床,防治病菌蔓延。苗圃应通风透光。
    (2)化学防治:用五氯硝基苯200~4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喷施苗床,每周喷1次,连续喷2~3周以预防病害。发病时用75%敌克松(二甲基氨基苯重氮磺酸钠)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苗床。




(来源:猕猴桃病虫害原色图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猕猴桃立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