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藤肿病
症状猕猴桃主侧蔓中段突然增粗,呈上粗下细的畸形,有粗皮、裂皮,叶片泛黄,花果稀少,严重时裂皮下的形成层开始褐变坏死,具有发酵臭味,病株生长较慢至整枝枯死。
猕猴桃藤肿病症状 病原
根据文献记载,藤肿病主要是由于树体缺硼所致。在猕猴桃生长季节中期,田间取样分析健康植株充分展开的叶片,硼的含量通常是每克干物质含硼50μg,液体培养和田间取叶分析结果表明,当充分展叶的最幼嫩叶片硼含量降低到每克干物质20μg以下时,就会出现缺硼症状,引起藤肿病。
发病规律
藤肿病多发生在轻沙质土壤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中,过量使用石灰可以降低土壤中含硼化合物的可溶性,从而诱发缺硼。
防治方法
(1)每年花期喷硼砂液1~2次(浓度为0.2%)。根据土壤施用硼肥,每隔2年左右,在萌芽至新梢抽生期(4~5月)地面使用硼砂,每亩0.5~1kg,将土壤速效硼含量提高到0.3~0.5mg/kg,枝梢全硼含量达到25~35mg/kg。
(2)合理增施磷肥和农家肥,利用磷硼互补的规律,保持土壤高磷(速效磷含量为40~120mg/kg)、中硼(速效硼含量达0.3~0.5mg/kg)的比例。
(来源:猕猴桃病虫害原色图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