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枝枯病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
1.病原 为半知菌类的壳梭孢菌:Fusicoccum sp.。危害营养枝和结果枝(枣吊)。2.症状鉴别 营养枝染病:一般于6~7月在当年生枝条上出现变色病斑,病斑处出现长圆形或纺锤形的乳白色小突起,后逐渐变褐色至黑褐色,病部凹陷,病斑扩大;或于当年生嫩梢顶部发病,重则致病斑以上部位或嫩梢顶部枯死。结果枝染病:多于6~7月枣果豆粒大小时发生,整个结果枝或顶部部分枯死。
枣树枝枯病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通过枝条上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一般大树发病重,小树发病轻;树势愈弱,发病愈重;土壤瘠薄、园地积水、管理粗放及破坏性间作的枣园发病重;枣龟蜡蚧、枣粉蚧等介壳虫和煤污病危害重的枣树发病也重。
4.防治要点
(1)农业防治:冬、春季结合修剪,除去病枝、虫枝、枯枝,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加强枣园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体抗病能力;雨季注意排涝,避免园地积水;保持果园通风、透光良好。
(2)及时防治介壳虫及其他病虫害。
(3)药剂防治:冬季修剪后或春季发芽前,枝干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于冬、春季刮病斑后,涂3%别腐烂涂布剂。生长季节,于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10%银果乳油800~1000倍液、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摘自《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