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叶黑斑病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
1.病原 为半知菌类枣假尾孢菌:Isariopsis imdica var.Ziziphi。主要危害毛叶枣(又名滇刺枣、印度枣、缅枣、台湾青枣,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台湾等产区) 叶片。2.症状鉴别 叶片染病后,初在病叶背面产生零星黑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斑;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成大片,在叶片背面呈现烟煤状的大黑斑。叶片正面呈现黄褐色斑点。受害叶片呈卷曲或扭曲状,易脱落。果实变小,品味下降。
枣叶黑斑病前期、中期及后期(由上至下) 3.发病规律 在南方枣产区,于7月开始零星发生,至翌年2~3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重时,病株上大部分叶片布满黑色颗粒,部分叶片坏死脱落。未结果的枣园发病轻,已结果的枣园发病重。随着病叶的脱落,健壮植株再次萌发,新生的嫩叶上未见到症状。4月~10月为病害的衰退期。
4.防治要点
(1)严格实行检疫,防止该病向无病区传播。
(2)农业防治:病区于3月病叶脱落后彻底清除园内落叶,深埋或烧掉,减少再侵染菌源。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200~300)倍波尔多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
(摘自《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