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锈病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
1.病原 为担子菌门枣多层锈菌:Phakopsora zizyphi-vulgaris(P.Henn.) Diet.。危害叶。2.症状鉴别 发病初期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为暗褐色不规则突起,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多发生于叶脉两侧、叶片尖端或基部;后期叶片正面出现具不规则边缘的绿色小点,叶面呈花叶状,后渐变为灰色;枣果近成熟期即大量落叶,导致枣果未完全长成即失水皱缩或落果,甜味大减。
枣锈病叶正面及背面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病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随风传播,通常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湿度高时病菌开始侵染,致叶片脱落。地势低洼、行间郁闭者发病重;雨季早、降雨多、气温高的年份发病重。干燥的坡地或岗地和行间开阔、通风良好的枣区,发病较轻。
4.防治要点
(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科学修剪,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园内过于潮湿,保持果园通风、透光良好;冬、春季清除园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
(2)药剂防治:于7月上旬发病前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 (2~3): 300倍波尔多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等。
(摘自《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