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滴水灌溉栽培技术
环境要求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优质红枣产区之一,但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红枣产量长年低而不稳。榆林市从2007年开始在米脂、清涧、佳县等大力推广红枣滴灌栽培技术,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建成了国内面积最大的丘陵山地红枣滴灌试验示范区,“孟岔模式”已成为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典型。
定植后的管理
1.技术概述
红枣滴灌技术是利用滴灌设备,按照枣树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将树体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枣树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使根部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水、肥、气状态的灌水方法。
红枣滴灌系统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化肥罐过滤器、控制与测量仪表等,其作用是抽水、施肥、过滤,以一定的压力将一定数量的水送入主管;第二部分是管路,包括主管、支管、毛管以及必要的调节设备(如压力表、闸阀、流量调节器等),其作用是将加压水均匀地输送到滴头;第三部分是滴头,其作用是使水流经过微小的孔道,形成能量损失,减小压力,使水以点滴的方式滴入土壤中。滴头通常放在土壤表面,亦可浅埋保护。
2007年以来,榆林市在米脂县、清涧县、佳县等红枣主要产区开展了红枣滴水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配套推广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使枣园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1320千克,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节水70%,增产30%以上。
2.技术优点
(1)节水
滴灌系统是管道输水,改传统大水漫灌为浸润式局部灌溉,土壤不板结,团粒结构不破坏,无深层渗漏。传统沟灌技术灌水量约2535立方米/公顷,而滴灌技术灌水量仅为390-795立方米/公顷。
(2)提高肥效
采用滴灌技术,改传统单一灌水为灌营养液,将可溶性化肥随水直接施入作物根系范围,使氮肥综合利用率从30%-40%提高到47%-54%,磷肥综合利用率从12%-20%提高到19%-26%。在相同目标产量下,肥料投放量减少30%以上。
(3)提高土地利用率
田间所有输水渠道被地下输水管道和滴灌带所替代,无需修渠、打埂和挖沟作业,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5%-7%。
(4)提高产量
采用滴灌技术为红枣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增产效果明显。平均每667平方米产由800-1000千克提高到1320千克。
(5)扩大种植区域
滴灌技术的引进,打破了红枣只能在黄河滩地栽植的限制,解决了枣树成活难成林、成林难成效的问题,使得红枣栽植西移上山,种植区域逐年扩大。
3.注意问题
实施红枣滴灌技术须注意以下问题:
(1)掌握灌水次数
丰水年生育期总灌水次数为3次,灌溉定额为396立方米/公顷;平水年生育期灌水次数为5次,灌溉定额为660立方米/公顷;偏旱年生育期灌水次数为6次,灌溉定额为792立方米/公顷。
(2)防止滴孔堵塞
要定期对滴灌系统中的过滤装置进行清理,追肥时一定要充分溶解肥料,不能有沉淀,并要及时清除杂质。
(3)注意农药和肥料的选用
灌水、施肥、施药一起进行时,要求所用农药、化肥的水溶性要好,防止堵塞过滤器和毛管。在施基肥时应施足有机肥和复合肥,以免在只能通过滴灌追施溶解性较好的化肥时,出现脱肥和营养比例失调问题。
(4)提高肥料使用效率
榆林沙质土壤多,漏水漏肥严重,要掌握滴灌时间,如一片枣园要滴10小时,那么可先滴灌7小时的水,然后再将滴灌肥或冲施肥倒入压力罐内搅拌均匀后随水滴3小时,这样肥料就会停留在根部周围,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防止土壤盐碱化
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长期使用滴水灌溉技术,有可能引起土壤耕层出现盐碱化。生产管理中,除注意排水外,还要在树干1米范围内覆盖地膜,既增温保墒,又减少土壤蒸发,可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
备注西北园艺-2012,(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