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霉心病
1、发病原因1.1气候所致
苹果霉心病的病菌多为腐生性很强的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2008年的冬季又是一个暖冬,且无降雨,更有利于越冬病菌的生存。它在苹果园的树体表面,枯死小枝,树上树下的僵果,杂草,落叶,土壤表面及周围的植被上存活。
2009年的春季气温 较往年偏高,苹果树的萌芽期提前了一周至十天,霉心病的病菌活动提前。开花期连遇阴雨天,大量的病菌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及微风传播 。苹果花瓣开放后,多数雌蕊、雄蕊、萼筒及花瓣等组织会很快感染病菌。落花后病菌再通过开放或褐变的萼心间组织浸入到果实心室潜伏。
1.2防治不当
随着果业多年来的发展,人们在果园管理上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在春季病虫害的防治中,一般在萌芽期(3月上中旬)和落花后(5月份)各喷一次药,在花期(4月份)普遍不喷药,间隔天数较长,防治脱节,为霉心病的发生提供了机会。
而且萌芽期和花后选用的药剂多为石硫合剂和甲托类,年年使用,一来抗药性增强,防效不佳;二来这些药剂本身对引起霉心病的病菌如链格霉菌、粉红聚端胞菌杀伤力不大。造成了果园病菌的大量蔓延和危害。
1.3清园不彻底
近年来果园生草面积不断增大,优化了土壤结构和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但同时给清园带来了难度。加之2008年的秋季雨水较多,三叶草生长旺盛,冬季里枝蔓、杂草、落叶及病僵果较多,人们只习惯性的对剪除的枝干、病僵果及一些生长较大的草体进行了清理,对三叶草的枝蔓以及其间的较小杂草、落叶等没有清理或清理不彻底,其上浸染了越冬的霉心病菌,有利于来春的扩展蔓延。
1.4品种原因
从栽培的品种来看,感病率各不相同:早中属品种较轻,晚熟品种较重;北斗最重,富士次之,其它品种最轻。2009年在霉心病发生的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由于富士为当前渭北地区主栽品种,容易感染霉心病,也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发生和蔓延。
2、防治对策
2.1选用抗病品种
苹果萼心间比较开的品种容易感染,萼心间比较窄的品种不容易感染。在栽培中,尽可能选用萼心间比较窄的品种,如嘎啦、藤木一号、粉红女士等。红富士作为渭北地区的主栽品种,属于萼心间比较开的品种,最容易感染霉心病,要想控制霉心病更换主栽品种,那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就红富士系内的品种发病率也不一样,有高有低。
从栽培实践来看,短枝富士、2001富士发病率较轻,长富2号、岩富10号发病率较重,果实萼洼小的、果形长的发病较轻,萼洼大的、果形扁的发病较重。所以应选用2001富士和短枝富士作为主栽品种,提高对霉心病的抗性。
2.2秋冬季彻底清园
对果园内及周围的枯枝、杂草和落叶要彻底清除到园外集中烧毁;对树上的病僵果、地面上的落果要摘除和拣除干尽,并集中深埋;对三叶草枝蔓要铲除干净,集中到园外烧毁;对营养带地表土壤要浅锄,破坏并杀伤其内的越冬病菌。保持果园内外清洁干净,减少病菌的秋冬季生存条件。
2.3培养下垂枝结果
在果树修剪时多采用长放与疏除的手法,少短截和回缩,培养单轴延伸结果枝。通过捋枝、拉枝使结果枝保持下垂。结合疏花蔬果,疏除背上果、偏斜果和果柄较短果,选留下垂果、端正果和高桩果。生产高桩端正果,减少霉心病的感染率。
2.4化学防治
2.4.1抓住关键时期
在果树的生长期,应抓住三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花芽开始露红期、初花期和落花后。尤其注意天气变化,在花期前后,如果遇到降雨,要在雨前和雨后及时防治。
2.4.2选用有效农药
在果园喷药防治的时候,要选用有特效的农药。在生产中分别有5种农药防效较好。在花芽露红期喷洒45%硫悬乳剂300~400倍液,或喷洒甲硫·铜400~500倍液,以铲除树皮、树干上的病菌孢子。在苹果初花期,喷洒对坐果率无影响的10%的宝丽安(多氧霉素)1500倍液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以杀灭附着在花器上的病菌。落花后7~10天,喷洒40%福星8000~10000倍溶液以杀灭浸染在萼端的病菌。
2.4.3喷洒全面周到
在露红期树体喷洒时一定要细致、周到,用药量要大,在树干的阳面、阴面及枝条的上面和下面以见到水湿为止;在初花期喷洒重点部位以花器为主,花瓣的里外都要着上药液;花后要以幼果为主,尤其萼洼部位着药液充足。每次喷洒的时候,还要对地面及果园周围的篱笆上喷洒药液,达到全面灭杀病菌的目的。
(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藤牧一号和红星是易发品种 红将军苹果的霉心病比富士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