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螟发生与防治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mm。身体和翅均为黄色。胸部、腹部背面和翅上均有黑色斑点。雄蛾翅面上有不规则形的小黑斑多个。幼虫:体长22-25毫米,头部暗褐色,体色多变有暗红、淡灰褐、淡灰蓝等,背面为紫红色,腹面多为淡绿色。
2、生活习性
在东北南部、华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区均有分布。河北2~3代,以老熟幼虫越冬,在果树翘皮裂缝、树洞、堆果场、向日葵花盘、高粱穗等处越冬。以衡水地区经验,翌年5~6月成虫发生,成虫产卵于桃果上,经1周左右孵化为幼虫,幼虫蛀入果内危害,大约15~20天化蛹,8天左右蛹羽化,此代成虫于7~8月发生。继续在晚熟品种的桃上产卵,并转移到栗、向日葵花盘、晚玉米上产卵,幼虫在这些寄主上危害至老熟后,爬到越冬场所结茧越冬。
3、危害状
桃蛀螟食性杂,为害桃、苹果、梨、李等多种果树和作物的枝梢和果实。初孵幼虫先在果梗、果蒂基部吐丝蛀入果皮后,从果梗基部沿果核蛀入果心为害,蛀食幼嫩核仁和果肉。果外有蛀孔,常由孔中流出胶质,并排出褐色颗粒状粪便,流胶与粪便粘结而附贴在果面上,果内充满虫粪,腐烂,不能食用,易脱落。一个果内常有数条幼虫,部分幼虫可转果为害。成虫取食花蜜和吸食桃、葡萄等熟果的汁液。
4、防治措施
由于桃蛀螟寄主多,且有转换寄主的特点,在防治方法方面,应以消灭越冬幼虫为主,结合果园管理除虫。另外还要兼治不同寄主上的桃蛀螟。
4.1 物理防治
①捡拾落果及摘除被害果,集中沤肥,减少害虫基数。
②早春或冬季刮除老翘皮、堵树洞,然后将老翘皮集中烧掉,并及时将园内枯叶、杂草集中烧掉,消灭越冬虫体。
③玉米、向日葵、高粱等采收后及时脱粒,在早春前清除并处理其遗株。
④在越冬幼虫羽化前给果实套袋,套袋前再喷一次药,可有效预防蛀果。
⑤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
4.2 生物防治:
虫口密度低时可放姬蜂防治幼虫。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8~9月啄木鸟营巢季节在4米以上的大树上挂人工巢箱招引啄木鸟等益鸟。
4.3 化学药剂防治
在成虫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及时喷洒50%杀螟松乳油、2.5%溴氰菊酯和50%辛硫磷乳油,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用杀虫灯效果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