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疯病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
1.病原 称枣植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多形态的质粒:Jujube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该病又称丛枝病,俗称“疯枣树”、“公枣树”,危害花、果、芽、叶。2.症状鉴别 发病树很少结果,发病3~4年后即可整株死亡。地上部染病主要表现为花变叶和主芽的不正常萌发,造成枝叶丛生现象。花变叶:花器退化,花柄较健花花柄长5~7倍,萼片、花瓣和雄蕊均可变为小叶,雌蕊变成小枝。病果:病花一般不能结果,少数结果者也提早脱落;果实染病,变小,变瘦,果端呈锥形,果面凹凸不平,红绿相间,呈花脸状,内部组织空虚,不堪食用。芽和枝:病株1年生发育枝上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大部分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继续萌发成小枝,如此逐级生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叶片小而萎黄,秋季丛枝干枯但叶不易脱落。叶片:花叶型,多发生在嫩枝顶端,先是叶变黄,叶脉仍绿,以后整个叶片黄化,叶的边缘向上反卷,叶色暗淡,叶尖边缘焦枯,重者病叶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较小,叶脉褪绿成明脉,叶色翠绿,有时在叶背面的主脉上再长出一小的明脉叶片,呈鼠耳状,秋季叶片不易脱落。地下部染病:主要表现为根蘖丛生。由于主根不定芽大量萌发,多长出一丛丛的短病枝,同一条侧根上可出现多丛病枝,枝叶细小,黄色,长至0.3米左右即停止生长,后全部焦枯成刷状而枯死;后期病根皮层腐烂,重者全株死亡。
枣疯病梢枣疯病根蘖苗枣疯病花枯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通过各种嫁接方式和危害枣树的各种叶蝉带毒传染,土壤、花粉、种子、汁液及病健根的接触均不能传病。6月底以前嫁接及根部嫁接当年可发病,6月底以后嫁接则在翌年开花时呈现症状。皮接块数越多,发病越快;土壤干旱瘠薄、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树势衰弱者发病重;反之则轻。不同的枣树品种抗病性不同。发病初期,多是从一个或几个大枝及根蘖开始,症状表现是由局部扩展到全树。发病后,小树1~2年、大树4~5年即可死亡。当年实生苗染病后当年即死亡。
4.防治要点
(1)选用抗病酸枣品种和具有枣仁的抗病大枣品种作砧木。
(2)接穗消毒:对于带病接穗,用1000 毫克/千克的盐酸四环素液浸泡半小时消毒灭菌。
(3)在无病枣区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进行繁殖;培育无病苗木;苗圃中一旦发现病苗,立即拔除。
(4)铲除病树,防止传染:及时、彻底地刨除病树,早期消灭传染中心;刨除病树时,应将大根一起刨净,以免萌发。
(5)加强枣树管理:增施有机肥、碱性肥,适时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6)主干环剥:由于病菌在树干内传导具方向性,可在春季树液流动前,在枣树主干的中、下部进行环状剥皮,宽3~5厘米,阻止病菌由下向上蔓延。
(7)防治叶蝉:5~9月间,适时喷洒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防治叶蝉传病。
(8)灌药防病:于4月、8月在病枝同侧树干钻2~3个孔,深达木质部,将薄荷水50克、龙骨粉100克、铜绿50克研成细粉,混匀后用纸筒倒人孔内,每孔3克,再用木楔钉紧,用泥封闭,杀灭病体,根治病害。
(9)涂去疯灵:春季发芽前,于树干基部开一个环状小槽,深达韧皮部一半,将药液灌人槽内,用塑料薄膜包扎严密,隔1个月涂第2次;树粗20厘米者施8克,40厘米者施16 克,疗效较好。
(摘自《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