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白粉病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
1.病原 为半知菌类粉孢菌。主要危害毛叶枣(又名印度枣、滇刺枣、缅枣) 嫩梢、叶和幼果。2.症状鉴别 叶片受害时,先从中下部叶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在叶背出现白色菌丝,重者白色菌丝和白色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 布满叶背,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或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受害叶片后期呈深黄褐色,易脱落。嫩梢受害时,白色菌丝和白色粉状物布满整个枝条,嫩叶呈黄褐色皱缩而枯死。果实受害以果实膨大期最为严重,幼果期次之,花期受害较少,严重时白色菌丝和白色粉状物可布满全果;果实受害后果皮变麻、皱缩,呈褐色或黄褐色,易脱落或枯死。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梢内、病叶及千僵果上越冬,翌年春季枣树展叶和生长期,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夏季高温不利于病原菌生长。春、秋季多雨潮湿、果园郁蔽、通风透光不良者发病重。
4.防治要点
(1)农业防治:冬、春季彻底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和残留的僵果,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加强枣园管理,合理整形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果园渍害。
(2)药剂防治:冬季修剪后或发芽前15天,树体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树体上越冬病菌。春季于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2000~2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硫悬浮剂400~500倍液、25%腈菌唑孔油3000倍液等,10~20天喷洒1次,连喷3~4次。
(摘自《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