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123 发表于 2017-3-28 10:29:00

枣褐斑病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

    1.病原 为半知菌类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主要危害枣果。
    2.症状鉴别 枣果发病于果膨大发白近着色时,先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浅黄色不规则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病部稍有凹陷或褶皱,颜色渐变成红褐色,最后,病果呈黑褐色,味苦,不堪食用,并易提早脱落。枣果后期受害,果面出现褐色斑点,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果肉呈松软状,严重时全果软腐。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僵果和枯死的枝条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从伤口、自然孔口处或直接穿透枣果表皮侵入。从幼果期开始侵染,至果实接近成熟时发病,潜育期长,能重复侵染。连绵阴雨、相对湿度大、温度高,则发病早而重;树势弱、虫害重者,发病也重。
    4.防治要点
    (1)农业防治 冬、春季清除园中落地僵果并深埋,剪除枯枝、病虫枝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适时灌水;科学修剪,合理间作,保持枣园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

    (2)药剂防治 于早春发芽前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于落花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1:0.5:200倍波尔多液等,15天喷洒1 次,连喷3~4次。


(摘自《枣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枣褐斑病的鉴别与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