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天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桃天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桃天蛾(Marumba gaschkewitschi Bremer et Grey)又名桃六点天蛾、枣天蛾、枣豆虫、桃雀蛾、独角龙,属鳞翅目,天蛾科。为害桃、杏、梨、苹果、枇杷、葡萄、樱桃、海棠等。[形态特征]
成虫体肥大,深褐色,头细小,触角栉齿状,米黄色,复眼紫黑色。前翅狭长,灰褐色,有暗色波状纹7条,外缘有1 条深褐色宽带,后缘角有1块黑斑,由断续的4小块组成,前翅背面具紫红色长鳞毛。后翅近三角形,上有红色长毛,后缘角有1个灰黑色大斑,后翅背面灰褐色,有3条深褐色条纹。腹部灰褐色,腹背中央有1条淡黑色纵线。卵扁圆形,绿色,似大谷粒,孵化前转为绿白色。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黄绿色,体光滑,头部呈三角形,体上附生黄白色颗粒,第四节后每节气门上方有黄色斜条纹,有1个尾角。蛹纺锤形,黑褐色,尾端有短刺。
桃天蛾成虫桃天蛾成虫(展翅)桃天蛾幼虫桃天蛾为害状[为害症状]
以幼虫啃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常逐枝吃光叶片,甚至全树叶片被食尽。
[生活习性]
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地下5~10厘米深处的蛹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5月中旬出现,白天静伏不动,傍晚活动,有趋光性。卵产于树枝阴暗处树干裂缝内或叶片上,散产。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发生为害。6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入地作穴化蛹,7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为害,9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地4~7厘米作穴(土茧)化蛹越冬。
桃园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防治方法]
①灭蛹捕虫。冬季翻耕,消灭越冬蛹。生长季节根据树下幼虫排泄的虫粪,寻找幼虫并杀死。
②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将杀虫灯吊挂在牢固的物体上,然后放置在桃园中,每1.33~2公顷1盏灯,灯间距离100~120米,离地面高度1.5~1.8米,略高于树冠,呈棋盘式分布,开灯时间为5月初至8 月下旬。灯下须挂接虫袋,而且要光滑或在接虫袋中加人毒棉花,以防止伤虫爬出。接通电源后不能触摸高压电网,雷雨天不要开灯,要及时清理高压电网上的虫源和污垢。
③幼虫为害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20%除虫脲悬浮剂1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也可选用白僵菌普通粉剂600倍液或Bt (每克含100亿活芽孢)乳剂或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也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摘自《图说桃树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杀虫灯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