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瘤蚜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桃瘤蚜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桃瘤蚜(Tuberocephalus momonis Matsumura)又名桃纵卷瘤蚜、桃瘤头蚜、蜜虫、腻虫等,属同翅目,蚜科。为害桃、樱桃、梨和梅等。桃瘤蚜无翅型成虫(放大)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椭圆形,较肥大,头部黑色。中胸两侧有小的瘤状突起中胸两侧有小的瘤状突起,体深绿色或黄褐色,腹部背面有黑色斑纹。腹管圆筒形,黑色。尾片短小,额瘤显著。有翅胎生雌蚜体略小,淡黄褐色,额瘤显著,腹管圆柱形,中部稍膨大,有黑色覆瓦状纹。若虫体小,形似无翅胎生雌蚜;卵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呈紫黑色。
桃瘤蚜若蚜及叶片被害后呈纵卷,叶肉肥厚桃瘤蚜为害状 [为害症状]
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为害,被害叶片叶缘向背面纵卷,卷曲部分组织肥厚,凹凸不平,初呈淡绿色,后变为紫红色,严重时全叶卷曲,最后干枯、脱落。
[生活习性]
北方一年发生10余代,南方约30代,以卵在桃树枝梢和芽腋等处越冬。在长江流域,越冬卵于次年春天桃树萌芽时开始孵化,产生无翅胎生雌蚜,并不断进行孤雌生殖,若蚜群集叶背吸食为害,以5月上、中旬繁殖最迅速。新梢停止生长后产生有翅蚜迁飞到第二寄主(夏寄主)上寄生繁殖,7月初,产生有翅蚜,迁飞到艾蒿及禾本科植物上繁殖为害。至10月下旬产生有翅蚜,迁回桃树,产生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为害期的桃瘤蚜迁移活动性不大,因此及时发现并剪除受害枝烧毁是防治桃瘤蚜的重要措施。由于该蚜在卷叶内为害,叶面喷雾防治效果较差,喷药最好在卷叶前进行,或喷洒内吸性强的药剂以提高效果。药剂可参照桃蚜。
(摘自《图说桃树斌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