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下篇)
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下篇)2、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在果树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由于连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这些有害生物对常用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和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使许多药剂防效不断下降,甚至失去了使用价值,增加了对有害生物防治的难度。果园杂草对除草剂同样有抗药性现象存在。据报道,全世界大约有300万hm²土地出现抗药性杂草。在日本的果园、茶园、桑园施用百草枯五年以上,一些杂草即产生抗药性。
3、果树用药量及防治费用不断上升
近年来,用来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农药使用浓度及每年的使用次数都有所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及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大。其主要原因如下。
(1)果树大面积种植及个体管理模式为有害生物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果树已从过去的零星种植,发展为现在的大面积连片种植,河北省的水果种植总面积已超过100万hm²,而且在同一地区往往栽种多个品种,这就为一些杂性或转移性害虫如金龟子、蝽蟓、吸果夜蛾等提供了丰富食料及传播桥梁。
(2)有些果农对化学农药过于依赖,而对农业、机械、物理等防治措施则应用不多,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也不够合理,使果园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害虫与天敌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一些病虫猖獗危害。
(3)病虫害对农药抗药性的产生,使果农不得不增加农药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如20%三氯杀螨醇和40%水胺硫磷等药剂防治柑橘叶螨的使用浓度已达500倍以上,而73%克螨特乳油也用到1000倍,甚至800倍。
4、农药在果品种的残留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1 水果的农药残留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对果品中农药残留量有严格标准,我国对各种农药的安全使用及在果品中允许残留量也制定了一些标准。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为了把优质水果打入国际市场,必须重视农药残留问题,严格按照农药有关安全使用标准用药。
4.2 污染水源,杀死水中生物
每年用于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数以万吨的化学农药使用后,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流向鱼塘、江河和湖海,不仅对鱼、虾、青蛙等水中生物直接造成伤害,而且通过杀死水中浮游生物等微小动物,减少一些肉食类的食物而构成间接损害。
4.3 农药残留累积,影响作物生长
有些农药使用后在土壤中积累,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如多效唑作为植物生长抑制剂,用量过大,对作物的第二年生长还会有影响。另有一些残效期长的除草剂,如虎威。对大豆田的单、双子叶杂草都有很好的防效,但若用量过大,则对下茬作物如稻、高粱、甜菜、玉米和小麦等有影响。
(文章摘自《河北果树》 仅供参考)
滥用农药化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的健康威胁也越来越大,人祸害人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