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的根系特点与施肥的关系
1、根系特点桃根系分布的深广度因砧木种类、品种特性、土壤条件和地下水位等而不同。桃的根系较浅,尤其经过移栽断过根的树,水平根发达,无明显主根。侧根分支多近树干,远离树干则分枝少,其同级分枝粗细相近,尖削度小。桃根的水平分枝一般与树冠冠径相近或稍广。垂直分布通常在1米以内,但环境条件不同差异较大,北京西山一带主要分布在60~80厘米以上,在苏南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的桃园,根系主要集中在5~15厘米浅层土中。肥城一带黄黏土,土层深厚,根系主要分布在10~50厘米土层中。在无灌溉条件而土层深厚的条件下,桃垂直根可深入土壤深层,具有较强的耐旱性。
毛桃砧根群发育好,根系分布较深;山桃须根少,根系分布较深;寿星桃的立根短,根群密,细根多;李砧根系浅,细根多。
营养失调、病害等影响树势,使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因而也影响根系的分布。
在年周期中,桃根在早春生长较早。在0℃以上能顺利的吸收并同化氮素,当地温在5℃左右即有新根开始生长,在7.2℃时营养物质向上移运。据河北农业大学在保定地区观察,桃根在15℃以上能旺盛生长,在22℃时生长最快。在该地区7月中以前为迅速生长期,7月中以后生长速度迅速下降,8月初当土温高达26℃时新根停止生长,进入夏季相对休眠期。10月上旬当土温稳定在19℃左右时根系开始第二次生长,但生长势较弱,生长期也较短。以后,随土温下降生长更慢。在11月上旬,当土温降至11℃时停止生长进入冬季休眠。
2、根系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桃根系呼吸旺盛,耗氧量大,据测定(森田、石原,1948),土壤中氧含量在10%~15%桃地上部生长尚无明显异常(与标准区含氧量18%相比),当降至7%~10%时生长较劣,在5%~7%以下时根呈暗褐色,新根发生少,新梢生长亦显著衰弱,因此认为维持桃地上和地下部健康生长,土壤中含氧量至少要在15%以上。因此,桃适宜于疏松的砂质土壤栽培,具有“喜砂不喜黏,抗旱不耐涝”的特点。桃耐涝性差,据山东果树所在肥城县调查,同时肥城桃,在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园地比不积水园地死根比例多,前者死根率为19.3%,后者仅0.5%。同时观察到积水1~3昼夜即可造成落叶,尤其是在含氧量低的水中。对土壤条件较差的桃园,要进行土壤改良,保证土壤疏松肥沃。
管理员辛苦了
学习了
很好辛苦了 知道了
页:
[1]